11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討論脫貧攻堅👩🏻🔧、教育脫貧🧏🏼♀️、生態環境保護三個規劃🙆🏿。圍繞“十三五”,國務院確定了不少重點專項規劃,為什麼是這三個被總理首先點了題?
李克強開宗明義:“‘十三五’的規劃很多💇🏼♀️,之所以著重討論這三個,因為的確是我們的‘短板’。”
所謂“短板”,根據木桶理論𓀇👻,即是最能衡量出經濟社會發展有所缺憾的領域✸。這樣的領域亟待加強,可以說是匯聚民之所望,因而應當是施政所向,政府“必須為”。同時✨,這樣的領域往往又容易出現市場失靈或不盡如人意⛓,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,因而也最契合“規劃”的本意,政府正可以“有所為”。
一個扶貧,一個教育,一個生態,都非常符合上述特征💆🏿♀️💆。
中國在取得國際上眾所公認的脫貧巨大成就後🎞,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攻堅階段💂🏻。就數量而言🧖🏼♀️,剩下幾千萬貧困人口的脫貧是極難啃的“硬骨頭”;從區域看👩🏻💻,這些貧困人口大多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🦀,受自然和曆史條件雙重制約。這樣的脫貧攻堅,確實需要從中央政府的層面加以“規劃”📄,通過綜合的政策措施和區域發展方案才能有效推進🦸🏿♂️。
扶貧先扶智。李克強一直強調,跳出貧困陷阱,根本要靠教育🎡。教育脫貧攻堅規劃被納入常務會議題,再次證明總理對此事的高度重視。一般所說貧困,當然首先是物質上的貧窮和匱乏👱,但現實情況是,這樣的貧困人口往往也在知識獲取上處于全社會的最底層🦸🏿。某種意義上𓀇,這構成“雙重短板”或者說“短板中的短板”🌭。因貧失學,阻斷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播👹,實際上更是擺脫貧困、個人和家庭向上流動的最主要路徑。通過此次常務會🧑🧒🧒,總理重申的態度非常鮮明:這是政府必須管、也必須管好的領域🕝。
環境保護是民生之重,很多時候也是民生之痛。比如霧霾,不僅是“短板”☸️🚼,甚至成“心肺之患”🏓。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先後出臺“大氣十條”、“水十條”😇、“土十條”🍛,這些都曾是國務院常務會的重點議題。貫徹新發展理念的“十三五”,生態領域更加吃重🚵🏼🦸🏽♂️,因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上會更是理所當然。
什麼議題上常務會,這樣的選擇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信號意味。政策的導向出于此,施政的理念也蘊涵于此。
(責任編輯:何欣)